Line Pay 一卡通上线之后,为什幺我反而失望了?这篇文章将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剖析两家的产品设计与运营能力!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街口如何做实名认证,然后如何转帐给我: 如何用街口支付小额支持作家? 也写过一篇文章介绍 Line Pay 如何利用发红包 从 Line Pay 发红包活动谈如何做病毒式扩散 。
那 Line Pay 和街口,究竟我比较推哪一个呢?哪个比较可能会赢呢?
事实上在 Line Pay 在还没透过一卡通取得电子支付执照之前,用户数的确是比街口高。
因为用户没有门槛,不用另外装 app ,不是电支所以也不必做实名认证,加上 Line Pay 联名卡回馈 Line Point 的导流,信用卡能使用的场景比行动支付高,大量的 Line Point 回馈,能透过 Line Pay 在不同场景花掉,一起拉升了使用 Line Pay 的用户数,形成一个强大的正向循环。
也就是说 Line Pay 结合了联名卡与 Line Point ,综合的优势是:不用装 app 、简单好用、通路广、到处都能赚回馈。
然而,在一卡通电支上线之前,用 Line Pay 和街口比不太公平,因为街口是电支机构, Line Pay 只是第三方代收付机构,若要成为电子支付机构,用户就必须做实名认证,势必有大量用户流失,这是个两难呀!
Line Pay 最后还是与一卡通合作,取得了电子支付执照,因为电支执照对 Line 有三个好处。
电子支付执照的好处
1. 抓住转帐场景优势:
没有电支执照, Line Pay 最能占优势的「转帐」功能就不能做,转帐场景可能是发红包,或是吃饭分钱,或是爸妈给零用钱等等,这些都是熟人社交场景, Line 是社交软体,有先天优势,少了这个场景,剩余优势容易被其他支付靠回馈追上,也无法达成 Line 想要成为「智慧入口」,渗透到使用者生活各面向的决心。
「银行帐户付款」才是最有利润的一块,因为使用信用卡付款, Line 要被银行收 2% 左右的手续费,但银行帐户扣款不用,以 Line 跟商家收 3% 手续费来看,用户若用绑定信用卡付款,利润就被侵蚀掉大半了。
所以 Line Pay 取得电支执照其实不太意外,但是 Line Pay 一卡通这次上线的使用体验,实在让我很失望。
我在付款上遇到了超多挫折,经过许多不甘心的研究之后,我终于理解了,与其说这次的上线,是「Line Pay 多了电支执照,可以利用储值款项付款」,不如说这是「一卡通电支借用 Line 的介面以及通路上线」而已, Line Pay 的支援,和「Line Pay 一卡通」的支援通路,完全不一样,但是混合在同一个介面上,非常让人容易搞混。什幺意思呢?
Line Pay 上的一卡通几乎没有使用场景
目前你在檯面上看到的「支援 Line Pay」的店家或是网路商店,多半不能使用你在 Line Pay 一卡通储值的金额付款,还是只能用绑定的信用卡付款,而有些通路只能用特定信用卡,例如小七只能绑中信卡付款。
而原本一卡通能用的生活缴费,只能用一卡通余额付款,不能用信用卡,也不能使用 Line Point 折抵,天啊这太複杂了吧?
产品要创造持续的使用与依赖,必须提供「确定性」,支付工具尤其是这样,但由于 Line Pay 一卡通通路的整合尚未完成,交易常常遇到失败,有时要用信用卡,有时要用帐户付款,这之后谁还敢继续用呢?用什幺工具付钱常常是一个无脑行为,在付钱时还要动脑,摩擦力太高了,一念之间可能就会选一定会交易成功的街口支付了。